袁枚《随园诗话>>这篇文章,你有什么感受?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22 11:02:40

凡作诗,写景易,言情难。何也?景从外来,目之所触,留心便得;情从心出,非有一种芬
芳悱恻之怀,便不能哀感顽艳。然亦各人性之所近:杜甫长于言情,大白不能也。永叔长于
言情,子瞻不能也。王介甫、曾子固偶作小歌词,读者笑倒,亦天性少情之故。文见袁枚《随
园诗话》。
诗歌是歌咏吟唱心性感情的工具。天有四季,春夏秋冬,阴晴雨雪,周而复始;人有七情,
喜怒哀乐,悲欢离合,死去活来。诗即感四季,写七情,托哀怨,寄亲情,解忧烦,刺风俗,
或阳刚,或阴柔。四季常轮,七情不灭,则人间不能无诗。
凡纸上之可喜可惊,皆胸中之欲歌欲哭。读古人诗歌,表达哀怨之情的诗便真的能使人哀怨
欲哭,叙写欢愉之感的诗便真个能令人翩翩起舞,气势激烈的诗使人想击碎唾壶,意气飘扬
的诗令人如同乘风云端。这就是古人的心志情怀,足以与后世之人相互感应触发之处。“酒逢
知己饮,诗须会家题!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。
诗人多情种!也多是真心感怀之士,无真情即无真诗歌!诗《三百篇》不著姓名,是因为当
时的古人直抒胸怀,并无借此传名的意思,所以其诗歌真意可爱!昔人称“诗言志”,若无真
情,何必作诗?矫揉做作,蹈袭陈言,自己读来都味同嚼蜡,其如读者何?
不过用情过深往往自伤情怀,不但伤己,也会伤害到自己的心上人。古时姚大陆是江苏人,在
杭州有个女人,并留下割臂之盟。后随父亲到福建为官,过杭州时,他找到那女人,那女人
却早已香消玉殒死去,大怜一年多了。因此赋《西泠感旧诗》四章写道:
江南荡子恨无家,锦字坊西问狭邪。
芜馆秋灯留蝙蝠,芜陵春水没虾蟆。
故人尚指楼头柳,渔火空迷洞口霞。
辜负沙棠舟上客,酒尊诗卷到天涯。
窈窕文窗启碧轩,美人家近苎罗村。
芳兰佩结潘经样,杏子衫娇泼酒痕。
斗草人归春绰约,卖花声破梦温存。
争知旧日青鬃客,哭过批粑白板门。
楼头别语人凄清,乍似长生七夕盟。
绝代可怜人早死,十年未见我成名。
临流浅土埋苏小,残月香词唱柳卿。
安得并骖瑶岛鹤,苍烟吹破岭头笙。西泠曲港漾平沙,桥上黄昏噪暮鸦。
榆柳洲边新鬼火,挑花门里旧